航空动力学报

期刊导读

想象与飞翔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天梦想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1

王凤翔(1977—),男,山东莱州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中古史研究。

E-mail:

虽然人类的航空航天史非常短暂,但飞翔却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拥有的梦想。长久以来,浩渺长天便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对其进行无尽的想象与探索。从古至今留下的很多诗文歌赋诠释了人类的飞天梦。人们的飞天愿望和尝试有些也反映在中国古代神话之中,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故事很久就在民间流传。这些神话传说虽然书写和流传方式各异,但无论内在意识还是外显形式却是人们飞天想象的表达和流露。神话就是先民“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1]86。对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飞天意象早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关注,代表成果如袁珂《中国神话史》对神仙、羽人的研究[2],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从道教角度探讨了人类飞翔意识的源流[3];朱巍《飞天图像流变考论》[4]、顾雪《中国古代飞翔观及其图像表现》[5]等从宗教学、图像学的视角考察了飞天、羽人形象的渊源与飞翔观的演变,体现了学界最新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学界已有成果,试从中国古代流传神话中梳理典型资料,探讨人们对天和飞翔的想象与建构,解析其飞天梦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天空的遐想与建构

上古的先民用双手,或者用棍棒、石器进行劳动、狩猎、战斗,他们在捕捉猎物或族群争斗之时,仰望天空,多么希望可以超脱自身的禁锢,到天上掌控局势。天空对于他们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于是先民们怀着对天空的敬畏和向往,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浪漫的飞天神话,希望借此可以摆脱肉身的桎梏,拥有飞翔的双翼或者腾云的本领。茅盾在《楚辞与中国神话》一文中写道:“原始人民……以自己的生活状况,宇宙观,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等等,作为骨架,而以丰富的想象为衣,就创造了他们的神话和传说。”[6]211可以说,翱翔于天云之际、徜徉于四海之间是人类的夙愿,因而就有了很多探索长空的神话,比如天地因何而起,人类由何处来、到何处去等。这便形成了最原始的宇宙观、天地观,也构成了古代神话流变的思想基础。

据三国吴国徐整《三五历记》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南朝萧梁任昉所撰《述异记》中称:盘古身体化为了天地各物,“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7]1。在中国神话中又有女娲补天的故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溔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8]97-98唐人司马贞补《史记》之《三皇本纪》也称: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一气之下用头撞倒了天地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倾泻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创世神话的流传,是人们对自己所处之天地的想象,表达了人类最原始的宇宙观。

因为人们对天空总是怀有一种憧憬、向往、膜拜的心态,但又苦于无法触及,于是人们就将天空具体化、形象化,建构了一种存在于天地间的、与万物生灵并存的形象。这种形象的诞生是人类借鉴了自身的形象,加上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在此基础上使其拥有令人心生敬畏的因素,这一形象被称为神或者神仙。神是神话的主体。神仙被设想为聚族而居,被认为应该居住在九重天上的天宫之中,或者居住在高山之上,至少离天的距离很近。

自从盘古破鸿蒙,遥遥天地不知几何。古人称“天有九重”,九是尊贵至极之意,居住在九重天之上神仙的住所称为天宫。我国著名神话名著《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温心何足》中写道:“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明霞晃晃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9]39-40这详细地刻画了人们心目中想象的天宫的样子。

上一篇:三线情思记走进航空主题活动之陕飞之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