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学报

期刊导读

三线情思记走进航空主题活动之陕飞之旅

来源:航空动力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1

三线,这个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名字,是孕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现代军工人的发祥地。

农历三月的汉中盆地草长莺飞,鲜花盛开。在“麦苗青青菜花黄”的悠扬旋律中,国防科工局老干局党委组织机关退休老同志,来到了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亲身体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主题活动。

三线,这个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名字,是孕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现代军工人的发祥地。

驱车行进在秦岭南麓宽阔的柏油路上,当年那股子“军工报国、勇攀高峰”的万丈豪情依然扑面而来,仿佛又回归到青春韶华中那些难以割舍的磋跎岁月。

人们不会忘记,曾几何时,当第一批三线建设的拓荒者来到这定军山下奠基现代航空城时,这里还只是荒丘野岭。

1969年底,从北国哈尔滨、沈阳抽调来的第一支建设者队伍,千里跋涉,来到这大山深处。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抡镐执锨,凿孔爆破,将希望的蓝图精心绘制。曾几何时,当国产第一架中型运输机轰鸣起飞时,三线建设的拓荒者们早已是泪流满面、喜极而泣……

↑空警2000

1975年12月,由陕飞试制的运8型飞机进行试飞。1979年4至9月,运8型飞机进行了国家鉴定试飞,共飞行100小时/66架次。

1980年2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设计定型。运8型飞机具有在高原、复杂气象以及在单台发动机停车条件下正常飞行的功能。

曾几何时,这群“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陕飞人却因为计划经济的束缚而身陷窘境。“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曾几何时,这群“上下求索图破壁”的陕飞人筚路蓝缕,逆境转型;他们又因改革开放的潮起潮涌而凤凰涅、浴火重生……

跨入新世纪,陕飞人意气风发,弯道超车,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人们不会忘记,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陕飞人制造的“空警-200”振翅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与“空警-2000”一道,用姹紫嫣红的五线彩烟,铿锵有力地弹奏出国产预警机系列中高低搭配的新乐章。

人们不会忘记,2010年11月13日,中国向友好邻邦交接首批ZDK-03型预警机仪式在汉中隆重举行。

人们不会忘记,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装配有高水平集成传感器与先进通讯组件的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的“空警-500”——新型圆盘雷达预警机翱翔在共和国首都的万里晴空。

这些都凝聚着陕飞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这些都记载着陕飞人求实创新的不朽业绩。

阔别多年,再度走进陕飞,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我们走进新型运输机总装脉动生产线的时候,回顾陕飞发展的曲折历程,当年的艰辛与苦涩,甚至包括鲜血与生命的付出,那更是让国防科技战线永远尝思难忘的“不了情”。为了造出中国人自己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预警机,“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历史悲壮地纪录了这些“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国防科技英烈史诗。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如今,陕飞目前已拥有大量专门从事运输机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已广泛使用大型计算机运算系统,拥有 CATIA、UG 等先进工程设计和应用软件,具有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同时设有多个专业应用研究室。拥有气密湿密封、干涉铆接技术、先进紧固件连接技术、强化工艺:孔冷挤压、喷丸强化、大型部件装配协调技术、大型气密舱气密试验、淋雨试验技术、大型标工型架、夹具设计和制造技术、部件 CAD/CAM 一体化的研究、零组件、全机三防处理技术、雷达罩设计、制造及强度试验技术和较强的试验检测能力。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我们投资建设的航空制造技术新成果,体验到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气象,内心里奔涌着的激动真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空警500

在数控中心的参观,我们欣喜地得知,陕飞技术中心目前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飞机设计软件和硬件设施,公司科研和生产区主干光缆覆盖率已达98%以上,颇具规模的信息化平台及UG、CATIA、OA等软件和ERP、PDM等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产品开发效率极大提高。

经过长期艰巨复杂的飞机研制任务的考验,中航工业陕飞锻炼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飞机研发队伍和技艺精湛的工人技师队伍,共同推动着陕飞的技术进步。特别要感谢国家部委自“十五”期间以来,对国防科技工业布局进行的调整。尤其是对包括陕飞在内的航空工业给予的重大投入。使我们能够加大技改力度,使飞机综合加工能力达到了崭新水平。

上一篇: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备忘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