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学报》
株洲高新区“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徐 洋 摄
李国斌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走进株洲“中国动力谷”,仿佛走进了风景区,没有飞扬的尘埃,没有刺鼻的气味,车间高楼与蓝天碧水共舞,工业化的激越旋律与花鸟虫草和谐共存。以“两型”为魂,这里既呈现出一种淋漓尽致的现代工业之美,也绽放出别致的自然生态之美。
科技创新城
株洲,这座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近年来走过了艰难蜕变的历程。
由于工业结构及历史原因,几十年来,以化工、冶炼、建材等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在造就株洲工业辉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
以两型改革试验为牵引,株洲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打响清水塘搬迁改造攻坚战,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让产业“绿”了起来、强了起来。加速崛起的“中国动力谷”更挺起了株洲产业发展的脊梁。
株洲有着“动力之都”的美誉。有实力雄厚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此外还有优势明显的通用航空装备产业,有后来居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了大批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
几经酝酿,2016年,株洲市委正式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的发展战略: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和未来的“世界动力谷”。
在推进轨道交通科技城建设上,株洲规划布局了主机产业园、零部件产业园、新产业园、IGBT应用及电子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集聚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获批全国唯一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市”。不到5年时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总产值从不到100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在通用航空城建设上,株洲山河科技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飞虎无人直升机、罗特威直升机整机下线并实现销售。航空产业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在汽车产业城建设上,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整车生产突破50万辆,中车时代电动具备年生产新能源客车整车1万辆、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能力,打造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以北汽、时代电动为骨干,集聚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两型”环境美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工业园区总是烟尘污浊、臭味刺鼻的。然而,株洲动力谷的核心园区之一栗雨工业园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少有工厂的痕迹,蓝天白云下,园区大道宽阔整洁,标准化厂房屹立两旁,一片片青草、一棵棵绿树、一簇簇鲜花,将厂房围绕其中,一个绿色生态园区灿烂呈现。
栗雨工业园是株洲天元区着力打造的“绿色园区”,工业园坚持“生产方便、生活丰富、生态优美”的“三生”协调理念,园内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率达100%。
走进栗雨工业园的中心区域栗雨休闲谷,波光粼粼的湖面在眼前豁然展开。穿行于工业园,迎面而来的是茵茵绿草、茂密树木和成群飞鸟。一排排闭合的生产车间,隐于树木花草间。
栗雨休闲谷按照“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原则建设,如200亩的栗雨湖,湖水来自天然雨水和已经过处理的污水,利用其中的水生植物,进行自然净化,湖里的水是循环流动的,每天可以为园区节约自来水1万吨。谷内3600米长的自行车道和游道铺装材料全部采用环保吸水砖,此材料为工业废料加工再利用,可以有效吸收雨水下渗到土层,充分体现出两型的理念。
芦淞区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生产和交易基地,伴随着服饰产业的发展,洗水行业不断扩张,共有洗水企业37家,年产值过2亿元,日排污量在1.5万吨左右。
芦淞洗水工业园大力实施“三统两集”新机制,全力打造“两型”洗水工业园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采用PPP模式,由株洲市国投集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全省唯一的洗水工业园。一期用地面积171亩,总投资近 9亿元,年洗水能力达1.5亿件,日处理工业污水2万立方,工业污水100%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中水回用率50%以上,烟尘和SO_2等污染物年排放量可分别削减 1200吨、1000吨。